圣鑫管业

05

2025

-

09

制杯机咋算效率?一文带你理清行业黑话


作者:

咱们平时喝奶茶、装果汁的塑料杯,都是制杯机 “批量生产” 出来的。对开工厂做杯子的老板来说,“一台机器一小时能做多少个杯” 是最关心的事儿。

但想搞懂这个数,得先明白三个词:“模”“腔” 和 “生产速度”。这仨不是单独干活的,而是像 “面包房里的烤箱、烤盘和烘烤时间” 一样,得配合好才能出活快、出活多。

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事说透,不管是刚入行的新人,还是想选设备的老板,都能一看就懂。

一、先搞懂 “模” 和 “腔”:制杯机一次能出多少个杯?

咱们先把制杯机想象成 “做杯子的流水线”,“模” 和 “腔” 就是流水线上的 “工位”,直接决定了 “一次能做出多少个杯子”,是效率的基础。

1.“模”:就像 “一组烤盘”,一次能烤一批。

很多人以为 “模” 是单个模具,其实不是。它更像面包房里 “一组带多个格子的烤盘”——一套 “模” 就是一个完整的 “做杯单元”,能从头到尾完成 “加热塑料片→压成杯型→裁掉多余边” 这一套流程。

比如你听人说 “这是 25 模的制杯机”,意思不是有 25 个单独的模具,而是这台机器的 “核心模具组” 里,有 25 个独立的 “做杯小流水线”。每次机器启动一次 “模循环”(就像烤盘进烤箱再出来一次),这 25 个小流水线会同时做出 25 个杯子。

简单说:“模” 的数量越多,机器一次能做的杯子就越多,比如 32 模的机器,一次就能出 32 个杯,比 25 模的效率高不少。

2. “腔”:就是 “烤盘里的小格子”,一个格子出一个杯。

如果 “模” 是 “一组烤盘”,那 “腔” 就是烤盘里的 “单个小格子”——每个 “腔” 就是一个做杯子的 “小空间”,塑料片加热后,在这个空间里压成杯子的形状,一个腔正好出一个杯子。

咱们平时说的 “25 模”“32 模”,其实默认 “1 个模对应 1 个腔”,就像 “一个烤盘格子对应一个面包”。所以 25 模的机器,实际就是 25 个腔,一次出 25 个杯;32 模就是 32 个腔,一次出 32 个杯。

当然也有特殊情况,比如做特别小的杯子(像试饮杯),可能会做 “1 个模带 2 个腔” 的设计,一次能出 2 个小杯,但这种情况很少见,大部分时候还是 “1 模 1 腔”。

总结一下:想知道机器一次能出多少个杯,看 “模” 的数量就行(默认 1 模 1 腔),比如 25 模一次出 25 个,32 模一次出 32 个。

总结一下:想知道机器一次能出多少个杯,看 “模” 的数量就行(默认 1 模 1 腔),比如 25 模一次出 25 个,32 模一次出 32 个。

二、“生产速度”:制杯机每分钟能 “烤几盘”?

有了 “一次能出多少个杯” 的基础(模和腔),还得看机器 “每分钟能做几轮”—— 这就是 “生产速度”,直接决定了一小时、一天能出多少杯。

1、速度单位“模 / 分钟”就是 “每分钟做几轮”。

行业里说生产速度,都用 “模 / 分钟”,比如 “21 模 / 分钟”,意思就是机器每分钟能完成 21 次 “模循环”(就像烤盘每分钟进烤箱再出来 21 次)。

这里要特别注意:别把 “生产速度” 直接当成 “每分钟出多少个杯”!比如 21 模 / 分钟的速度,要是 25 模的机器(一次 25 个),每分钟出杯量就是 21×25=525 个;要是 12 模的机器(一次 12 个),每分钟就只能出 21×12=252 个。

你看,同样是 21 模 / 分钟的速度,25 模的机器比 12 模的每分钟多出 273 个杯!所以选机器时,不能只看速度,得结合 “模的数量” 一起算。

2、速度不是越快越好,“稳” 比 “快” 更重要。

很多人觉得 “速度越快越好”,其实不是这样。机器速度受两个因素限制,太快了反而出问题:

第一个是 “塑料的厚度”:比如做厚一点的杯子(像装热汤的杯,大概 1.3 毫米厚,行业叫 130 个丝),塑料需要更长时间加热、冷却,速度就不能太快,一般控制在每分钟 18-22 模;要是做薄杯子(像奶茶杯,0.5 毫米厚,50 个丝),加热冷却快,速度就能提到每分钟 25-30 模。

第二个是 “机器稳不稳定”:要是硬把速度提太快,比如把厚杯的速度从 20 模 / 分钟提到 28 模 / 分钟,可能会出现塑料没加热透(杯子薄厚不均)、杯口切不整齐(有毛边),甚至模具容易坏的问题。到时候还得返工修杯子、修机器,反而耽误时间,效率更低。

所以行业里更看重 “稳定的速度”,而不是 “最快速度”。比如一台机器标注 “最快 30 模 / 分钟”,但实际生产时,为了保证杯子质量,只能稳定在 25 模 / 分钟,那 25 模 / 分钟才是这台机器真正能用的 “有效速度”。

三、算产能的 “黄金公式”:30 秒算出一小时能出多少杯?

搞懂了 “模”“腔”“速度”,就能用一个简单公式算出机器的实际产能(每小时能出多少个杯),老板们选设备、算订单工期,靠这个公式就行:

每小时产能 = 生产速度(模 / 分钟)× 模的数量(个 / 模)× 60 分钟

咱们举两个实际例子,一看就明白:

例子 1:25 模机器,速度 20 模 / 分钟

每小时产能 = 20(每分钟 20 轮)×25(每轮 25 个)×60(一小时 60 分钟)= 30000 个

也就是说,这台机器一小时能做 3 万个杯,按每天工作 8 小时算,一天能做 24 万个。

例子 2:18 模机器,速度 25 模 / 分钟

每小时产能 =25(每分钟 25 轮)×18(每轮 18 个×60=27000 个

你看,虽然例子 2 的速度更快(25 模 / 分钟 vs 20 模 / 分钟),但因为模的数量少(18 模 vs 25 模),一小时反而比例子 1 少出 3000 个杯。

这就提醒咱们:选机器时,别只盯着 “速度快”,也别只看 “模多”,得结合自己的需求算一算。比如做厚杯(速度慢),就优先选模多的机器(一次出得多);做薄杯(速度能提上来),可以平衡一下模的数量和速度。

四、行业趋势:现在都爱用 “多模腔 + 稳速度” 的机器!

现在做杯子的工厂,都想 “批量生产”(比如给大型奶茶连锁、商超供货),所以 “高模腔” 的机器越来越受欢迎,比如 32 模、48 模的机器。

这些机器哪怕速度不算特别快(每分钟 18-22 模),产能也很可观:比如 48 模的机器,速度 20 模 / 分钟,每小时产能 = 20×48×60=57600 个,一天 8 小时就能做 46 万个杯,完全能满足大订单的需求。

而且现在的机器也越来越智能,比如用 “伺服电机” 控制模循环的节奏,避免多模腔时有的腔没压好;用 “分区温控” 保证每个腔的温度一样,做出的杯子厚薄均匀。这些改进都是为了让 “多模腔” 和 “稳速度” 配合得更好,既快又能保证杯子质量。

五、总结:记住 3 点,选对制杯机不踩坑

不管是刚入行的新人,还是要采购设备的老板,记住这 3 点,就能看懂制杯机的效率:

01看 “模的数量”:

知道机器一次能出多少个杯(比如 25 模一次 25 个,32 模一次 32 个);

02看 “生产速度”:

知道机器每分钟能做几轮(比如 20 模 / 分钟就是每分钟 20 轮);

03算 “每小时产能”:

用公式 “速度 × 模数 ×60”,算出实际一小时能出多少杯,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订单需求。

以后不管是看设备参数,还是和厂家沟通,只要聊到 “模”“腔”“速度”,你就能清楚知道这台机器到底能不能满足自己的生产需求,不会再被专业术语绕晕。毕竟对做杯子的生意来说,选对机器,才能又快又好地赚钱!